
李永宏与种粮大户、村支书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 耿新洲 摄
今年是农村改革30周年,今年以来,市委书记李永宏一直关注并思考着“三农”问题。 8月25日,带着如何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供给等问题,李永宏与我市部分种粮大户、村支书以及相关部门领导亲切座谈。座谈会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苏平主持,副市长程锡景、畅志仁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市粮食局负责人介绍了我市粮食生产、储备、需求情况。据介绍,我市粮食总产与需求总量平衡,但是,结构不平衡,部分粮食需要外调。
寿阳县尹灵芝镇落摩寺村支书安桂英、榆次修文镇郭村支书王秀春,种粮大户、榆次区什贴镇罗家庄村王金堂等来自我市农业生产一线的村支书、种粮大户向与会领导反映了种粮投入增加、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农业机械化生产不配套、种粮收入不高等问题。他们说,中央给了种粮农民很多补贴,农民们很感激。但是,比起农资价格上涨和生活成本增加的幅度,光靠种粮,农民增收很难。种粮大户们还反映,由于没有烘干机,粮食湿,粮站不愿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卖粮难。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李永宏说,“无粮不稳”,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价格稳定的基础。促进粮食持续稳定供应必须分析研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粮食增产,提高农民收入以及种粮积极性。
李永宏强调,大家的发言集中反映出我们现有的粮食生产状况与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科技应用水平与当前农业生产要求不相适应;广大农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现有农村经营体制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现有农业服务体系和现有的价格机制与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不相适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要求不相适应。
李永宏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种粮大户要共同破解“五个不适应”的难题,使我市的粮食生产能力得到较快提升,使粮食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落下步子。同时,要使种粮户收入不断增加,提高全市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财政部门要确保及时、足额补贴,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农机部门要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尤其要向种粮大户倾斜,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科技部门要大力推广优良种植品种、节水灌溉技术等,帮助农民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赵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