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已经成为我市数量最多、总量最大的企业群体。从数量看,我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已达49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4.1%;从行业分布来看,我市非公有制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在煤炭和机械两大行业,其中煤炭行业企业数达200家,机械行业企业数达114家。其余则分布在冶金、化学、炼焦等行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非公有制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近来年,生产成本上升、管理水平低下、人才短缺等问题,已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据市统计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处于上游的煤炭、钢材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严重挤压了下游加工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今年上半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饮料制造业亏损比较严重,亏损额分别达到2899万元、2062万元、1265万元、1226万元。另外,随着工资上涨、用工制度和福利保障要求日益完善和规范,企业尤其是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私营企业用工成本显著增加。而银行贷款利率的连续提高,加大了企业融资的财务成本。加上人民币持续不断升值,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使出口型非公有制企业出口压力加大。
另一方面,私营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缘于其内部管理水平低。首先,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为家族企业,在企业创建初期,虽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往往会出现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其次,私营企业的发展目标大多数是短期性的,导致其内部管理尤其是用人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人才流失严重,直接影响生产力的提高。第三,私营企业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经营战略和多元化、国际化的视角,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第四,多数私营企业依靠资源和能源的扩张获得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发展中的低效率,将会制约其发展后劲,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增长剂,也是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希望所在。市统计局在分析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短板”问题的同时,也根据我市实际,提出了加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他们提出,要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入手,着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提升产业层次,以此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记者 张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