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建会 合作 发展
2007年8月2日,晋中市纺机行业翻开了新的一页,晋中市工商联纺机商会成立了。从此,晋中纺机企业和业内人士有了自己的组织。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郭光明、市委常委、副市长马彦平出席了成立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市工商联副会长宋米修同志当选为会长,山西鸿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裘永清、山西贝斯特公司董事长桑建中等11位同志当选为副会长。
晋中纺机商会,是晋中市纺机行业企业和业内人士组成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和民间商会。是政府部门进行行业管理的助手,是工商联联系纺机行业企业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
市工商联筹建纺机商会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郭光明同志、市委常委、副市长马彦平同志从纺机商会的工作重点、发展目标到商会组织建设、领导机构人选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明确具体的指示和指导,并在成立大会上从商会与产业的角度阐述了明确的意见。市经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市工商联纺机商会成立以后,商会领导机构不辞辛劳,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
完成了纺机制造企业“老死不相往来”到相聚交流的转变。晋中的纺机产业起步较早,拥有最大的居全国纺机行业50强之首的经纬纺机,还有200余家从事纺机主机、零部件加工的民营企业,从业人数达10万余人。这些企业在商会成立之前,山头林立,互不往来,这种孤立分散的局面,根本无法适应市委、市政府发展建设纺机制造优势产业的要求。商会的成立使企业有了一个相聚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合作的平台。在商会组织的工作例会活动中,参会企业集思广益,对商会和行业、企业共同关注的议题,共同研讨,切磋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工作例会不是开在机关的会议室里,而是开在企业,让参会企业实地考察、观摩,从中看到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很受大家的欢迎。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打造晋中纺机制造优势产业的蓝图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组织基础。
实现了由竞相压价赊销到互惠合作的转变。纺机制造市场不仅外部竞争激烈,在区内竞争也非常激烈。商会成立之前,有的企业在销售中为了拉客户,不惜压价赊销,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也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利益,干扰了同行业的有序竞争。商会成立以后,提出了“交流自律、合作共赢”的行业要求,这个要求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被企业所遵守,成为企业诚信自律,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行动准则。整机生产企业已经杜绝了恶意竞争,相互倾轧的现象。
开始了资源整合的尝试。商会成立以后把通过会员企业之间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此,商会创办了内部刊物——《晋中纺机商会资讯》,为商会的会员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为了振兴晋中纺机的共同目标,许多企业谋共荣,舍小利,开始了实质性的合作。鸿基科技公司主动放弃了气流纺机的生产,把订单交给了经东公司生产。斯普瑞机械制造公司也把自己加工的部分零配件转给经东公司加工。孚兴纺机则放弃了主机生产,为鸿基公司生产配件。这种企业之间资源整合的事例还很多,这在过去都是不敢想象,不可能发生的。可以说,现在晋中的纺机制造企业已经走上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轨道。
新当选的纺机商会会长宋米修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需要合作,需要规范,需要行业的思考和行业的整合发展。今天行业商会的建立,为我们走向合作,走向规范,走向观念进化和机制创新奠定了一个基础,搭建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这有利于我们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我们榆次、我们晋中纺织机械行业在全国应该具有的地位。”宋米修会长的讲话代表了全市200多家纺机制造企业的共同心声和愿望。一年的实践正在印证着宋米修会长的期冀。
中篇 齐心协力 获得“中国纺机名城”殊荣
把晋中打造成为中国纺机名城,是晋中纺机人的共同夙愿,也是晋中市委、市政府发展晋中纺机业的目标。经市工商联纺机商会积极联络,2007年8月30日,受张璞市长委托,郭勇飞副市长带领市经委、市工商联、市纺机商会拜会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命名晋中为中国纺织机械生产基地的申请。此后,市纺机工商联、纺机商会领导四处奔走。2008年5月7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高勇来我市考察申报“中国纺机名城”工作,张市长、郭部长、马副市长、畅副市长陪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他们一起考察了鸿基科技、沪晋纺机、斯普瑞纺机、恒天科技等企业,并与企业代表及有关部门领导举行了座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对我市申报“中国纺机名城”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完善纺机名城建设的要求。
2008年6月23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研究决定,授予我市“山西晋中(榆次)中国纺机名城”称号。2008年7月26日,“山西晋中(榆次)中国纺机名城”授牌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市委李书记抱病参加了命名仪式,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张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实在诚恳的致辞。李书记、张市长、郭部长、马副市长不仅出席了命名仪式,还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专家和企业家们一起座谈讨论了晋中纺机业的发展,参观了纺机博览会,了解了我市参展企业的情况。市政府不仅承担了“中国纺织机械名城”命名仪式的所有费用,而且承担了宣传费用。这种由政府买单、企业展示形象的做法,深深感动着纺机企业的经营者们。
晋中“中国纺机名城”借上海国际大都市及“ITMA ASIA+CJTMF2008”纺机展之气势,唱响了神州大地。晋中纺机企业在展会上大获成功,不仅在展会前夕获得“中国纺机名城”殊荣,赢得一块璀璨的金字招牌,更是在展会上集体精彩亮相,向国内外展商展示出强大合力,显示出晋中纺机集群在国内纺机业举足轻重的实力,由此晋中纺机企业成为此次展会的最大赢家。
下篇 “名城”集结 打造晋中纺机“航母”
我市被命名为“中国纺织机械名城”,是中国纺织行业对我市纺机产业50年发展的认可,也为我市纺机产业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市工商联纺机商会决心要以此为新起点,以此为集结号,凝聚力量,建立“三个中心一个园区”,实现“集团化管理”目标。把晋中纺机产业打造成为中国纺机的“航母”。
建立纺机研发中心。我市纺机制造行业现有两个产品研发机构。一个是国家级的,实际由经纬纺机运作,一个是省级的,实际由鸿基科技运作。这两个机构对于我市纺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纺机业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纺机产品科技含量不足、研发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诸多问题。市工商联、纺机商会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建晋中晋榆纺机研发中心,不久将正式挂牌。
建立纺机检测中心。目前,全国只有一个纺机检测机构,设在无锡。我市纺机产品经常需要到无锡检测,路途遥远诸多不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日前已取得对于无锡检测中心的管理权,并已口头同意在晋中设立纺机检测机构。市质监局已做了调研、沟通等大量的前期工作。初步规划由市质监局牵头,市工商联、纺机商会组织引导纺机骨干企业参与,建立国家级纺机检测中心,以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市纺机产品的质量水平。
建立人才培育中心。人才仍是制约我市纺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高薪新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产品营销人才较为匮乏。太原理工大学轻纺美院已与纺机企业紧密联系,进行了一些人才培育、产学研相结合的初步尝试。计划由太原理工大轻纺美院牵头,由市工商联、纺机商会配合组织纺机及配件生产企业参与,建立人才培育中心,建立和完善研制开发,工艺技效经营管理,技术工人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努力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打造一支事业心盛、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纺机队伍。
建立纺机产业园区。我市纺机及配件企业集中于市城区西部不足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具备形成纺机产业园区的基础条件。而纺机产业园区的建立,对于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市经委已经做了调研、考证等大量的前期工作。建议由市经委牵头,制定出台关於建立纺机产业园区的实施意见,由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抛弃“园区”的地域限制,从政策服务诸方面都将纺机产业比照产业园区来对待。由市工商联配合,纺机商会参与,引导纺机企业从纺机一条街做起,从建立纺机市场做起。努力建设纺机产业园区。
建立纺机集团公司。借助商会平台,我市纺机骨干企业已经在经常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杜绝了压价赊销等无序竞争现象,并且开始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尝试。而就晋中纺机产业的前景来说,走向联合,打造“航母”是必由之路。市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关于建设中国纺织机械制造基地的意见》,市经委已在促进纺机企业家资源整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建议由市经委牵头,市工商联配合,纺机商会参与引导纺机企业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走向集团化经营。
展望未来,晋中纺机行业的前途充满光明和希望。市工商联副主席、纺机商会会长宋米修表示,一定要从大家共同的需要做起,从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抓起,全心全意为会员企业服务,把我市纺织机械行业商会办成一流的商会,给企业和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