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天气预报]
 

榆次区科学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纪实


发布时间: 2009-4-8 被阅览数: 1336 次

文章来源:晋中日报

万家欢乐“新农合”

王冬青 阎晓伟

  “一人得病,几代受穷,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这是多年来流传在农民身边的一首顺口溜。昂贵的医疗费用常常让农民朋友们望而却步,小病等、大病扛已成为农民们的一种习惯。而现在,随着“新农合”工作在一步步地推进、一步步地完善,这样的顺口溜将被尘封,成为永久的历史,远离农民朋友们的生活。
  生病敢去医院了,看病不贵了,就医方便了,可以报销了,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了……2008年3月6日,榆次区26万农民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榆次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式启动了。作为全国首批门诊、住院“双统筹”模式的试点区,山西省唯一的试点区,榆次区政府坚持把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一项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参合农民不仅住院能报销,门诊也能报销,农民看病将会得到更多的补偿费用,受益程度也将大大提高。“新农合”就像一缕和煦的春风拂过榆次农村大地,为农民的健康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多亏有了‘新农合’,看病花了8300元,报销了3700多元,这项制度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2008年8月15日,在榆次区中医院,拿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金的张国祥有些激动。他告诉笔者,他是榆次区乌金山镇鸣谦村的一位农民,母亲因脑出血住进了医院,没想到这一住便花去了8300元。这对于靠几亩田地维持生计的张国祥一家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数目。但令人欣喜的是,榆次区刚被获准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区县的时候,张国祥一家人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也使张国祥的母亲在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得到了相应补偿,花销省去了将近一半。
  政府出大钱,农民出小钱,这样的惠民政策让榆次区的农民朋友们很是感激。“我活了这大半辈子,连想都不敢想我们农民看病也能像干部一样报销了,以后看病不用发愁了,还是党的政策好啊,心里想着我们这些农民……”来自郭村的农民苏春桂激动地说,我被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费、医疗费各项费用下来5000多元,参保之后,省去了我1300多块钱,让我打心眼儿里感动啊!
  能够像干部那样看病可以报销是多少农民朋友们的梦想,而“新农合”的实施,让他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农民看病便宜了,方便了,有了病也不用再等、再扛了,开始慢慢走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
  2008年12月16日这一天,对鸣谦村的张满生一家来说,是个喜庆的日子。他在省人民医院成功康复出院,全家人都到医院接他回家,多项疾病花销共计8万多元,因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回来后给报销了两万元,他笑着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据张满生介绍,2008年10月30日,他患了感冒,并伴有一些低烧,他以为是一般的小病,就没放在心上,觉得忍一忍就没事儿了,但病情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烧得越来越高,且持续不退,他才赶紧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省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诉他,他是肾炎、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糖尿病多种疾病缠身,病情不能延误,东拼西凑借来的钱怎么能还上让他有些揪心,但想到“新农合”他心里安稳了许多……
在医院的精心照料下,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两个月后他出院了,医生让他在家静养,告诉他要不了多久就能下地劳动了。他感慨地说:“‘新农合’真好,这次得病让我实实在在体会到它的好处,给我大大减轻了医疗负担。恰好是在去年4月初,听到村里在宣传‘新农合’政策,我赶紧去打听,知道如果我参加了‘新农合’后看病住院,国家可以给我报销大部分费用,这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确实是个大好消息,我赶紧到村里为一家人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吃五谷杂粮,都免不了要生病,以前,我们有病能忍就忍,到大医院做个检查都很贵,所以一般有病都不敢轻易上医院,实在挺不住了才去。现在好了,参加了‘新农合’,每年只交20元钱,有政府给我们农民撑腰,我们不怕了。我一定要把我的亲身体验告诉周围的人,让大家都参加‘新农合’,都和我一样享受到政府给予我们的温暖!”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生活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看重自己的健康。面对就医者人满为患的状况,面对优质医疗资源的紧缺,面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攀升,“看病难、看病贵”,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如此情况,榆次区加大资金以及人力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创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绿色通道。2006年区委、区政府把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年的十件实事之一。区乡两级政府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了5个乡镇卫生院,为10个卫生院添置了必需的医疗仪器设备。其中新、改、扩建面积12610平方米,绿化面积3904平方米,植树240余株。2007年榆次区又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和实施方案,从当年7月开始集中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以9个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划分区域,搭建了包括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个社区服务站点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并投入使用,力争实现城区居民步行15分钟即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搞好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医院工作,努力实现“小病康复在社区、大病重病到医院”的目标。全区228个农村卫生室都达到了“房屋建设、基本设备、人员配备、医疗质量管理、各项制度和规范”五项标准,实现了“外观统一,陈设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床单、窗帘、白衣、诊疗包统一”六个统一,提前3年达到省级标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覆盖面达100%,进一步健全了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医疗设施条件的改善之后,“新农合”就像缕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榆次农村大地。“新农合”是国家为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探索。农民出一部分,地方政府出一部分,中央财政出大头,共同组建基金,为患病农民提供部分医疗费用报销。这样的“民心工程”让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新农合”带给他们的便利和实惠,帮助他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去年,榆次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住院“双统筹”模式试点区。区政府坚持把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一项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这也使得更多像张国祥一样的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为保证“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榆次区及时足额拨付了“新农合”78万元的启动资金、27万元的工作经费、15万元的车辆购置资金以及每个参合农民按14元标准共计324万元的区级补助,保证了办公场所、人员、经费、车辆、设备等及时配备到位。目前,全区100%行政村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人数达到23.15万人,占到应参合农民人数的93.57%,农民 参合金462.94万元、区级补助324.06万元、市级补助231.47万元、省级补助324.06万元,合计1342.53万元,已全部转入区财政局“新农合”基金专户。
  忽如一夜春风来,参合农民喜颜开。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润,让榆次这块绿色的大地处处生机勃勃。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广泛推广,解决了农民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农民们切实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让农民们的日子蒸蒸日上,为农民们铺开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大路。



热 点 推 荐
 

· 我市新增一批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
· 山西科技创新城晋中区事业中心疫..
· 我市粮油供应充裕价格稳定
· 12345政府服务热线 “一号..
· 我市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山西农谷招..
· 我市组织开展“晋中美·健康行”..
· 来自全市各地的工商企业界委员、..
· 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召开,市政协..
· 关于举办第一期非公有制经济企业..
· 关于开展2013年全国光彩事业..
· 《关于开展2013年全国光彩事..
· 榆次区工商联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
 

广告服务 | 站长信箱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民营经济大厦 邮编:030600
承办:山西晋商会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