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祁县造林成活率名列全省前茅
发布时间: 2010-4-23 被阅览数: 1700
次 |
|
作为“国家高标准平原绿化试点县”、“山西省造林模范县”和“山西省林权改革试点县”的祁县,紧紧抓住全省林业工作现场会在晋中召开的契机,响亮地提出了“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县”和“穷财政、大林业”的口号,多方筹措9405.6万元,全面铺开通道绿化、林网建设、经济林建设、滩涂绿化、城市镇区村庄绿化等6大工程。今春造林4.41万亩,植树200余万株。在省、市组织的多次检查验收中,祁县由于今年植树造林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成活率高达95%以上,居全市之首,名列全省前茅,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那么,祁县植树造林为什么成活率如此之高,有什么好的做法和措施呢?4月22日,记者实地观看了该县今年植树造林情况,并采访了县委书记尚金华、县长李丁夫和县林业局局长李向如,从中找出了答案。 在今年的植树造林活动中,县委、县政府围绕工程抓质量、围绕成活抓管理,倾力打造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首先是创新机制。去年,祁县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为全县林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撑,通过林权改革,使全县林地、林木达到了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实现了“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树有人栽、林有人管”,“地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由林业部门提供树苗,技术人员蹲点指导,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栽植、统一浇水,成活后所有权落实到农户自行管理,实行“谁管理、谁受益”的林改政策,这样不仅激发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而且更加激活了农户精心栽植、科学管护的积极性。 其次是措施到位。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县委、县政府从苗木源头抓起,今年造林所用的200余万株苗木全部为本县苗木。在栽植过程中,由每天蹲点的林业技术员对当日所挖符合标准的树坑进行清点,林业局统一汇总后供苗,实现“树坑等树苗”,而不让“树苗等树坑”,确保了苗木不过夜。同时,水电不配套的不供苗,栽植前先确保苗木栽植后能及时浇水。苗木出圃前,首先由县林业局组织的检疫组进行实地检疫,对符合工程标准且无病虫害的壮苗开具苗木派送单和检疫合格证。对所栽苗木大都实现大水漫灌,对于不能大水漫灌的,全部进行覆膜保墒,以千方百计保成活。林业局还组织了8辆浇水车,由2位副局长带队,对重点地段不便浇水的地方,进行重点灌溉。 再次是抓好技术环节。对全冠、半冠栽植的树木进行了整型修剪,既降低了养分消耗,又保证了树形美观。在幼林地内进行松土,减少水分蒸腾,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为幼林创造出良好的生长条件,对截杆造林的,在树高2/3以下进行了抹芽修枝,改善树干质量,促进干形圆满通直,以保证主干的生长优势。 第四是加强培训。县林业部门派出15名技术人员,分赴8个乡镇160个行政村,巡回指导科学栽培和管护技术,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同时,他们强化对造林工程队的培训,并派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管,保证了全县所有工程的齐头并进。 第五是强化责任。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包乡镇、包工程,从栽培到管护,进行督查指导,实行三包,即“包栽、包活、包管护”,县纪检委、监察局每星期进行2次督查落实,每次都排队通报,实现了奖罚分明。对昭馀镇丰泽村、北谷丰村等栽植标准高、整地标准好、苗木成活好的村子,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扬;对进度慢、工程质量不达标准的进行通报批评;对成活率达不到80%的进行责任追究,而对预计成活率有所增加的,进行相应奖励。 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对头,祁县植树造林实现了开发一片、成功一片,达到了造林质量高、景观效果好、经济效益可观的目标。 (王良才 刘学斌 楚丽青)
|
|
|
|
 |
热 点 推 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