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解决了红枣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容易开裂等问题后,每亩可以产多少红枣?每斤红枣可以卖到多少钱?” 5月4日近午,省扶贫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凯,市政协副主席、市扶贫协会会长胡俊来站在榆次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内枣林旁边,一边看王连贵演示红枣科研成果,一边仔细地询问红枣生产情况。 东北人王连贵夫妇从1998年开始承包枣园。2006年,为将自己摸索出的壶瓶枣大枣管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王连贵在其枣园被晋中市、榆次区确定为红枣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成立了山西省首家民营红枣管理技术研究所,专门从事红枣丰产、防虫防病防裂果的科学试验、研究、推广普及工作,生产优质红枣。 为更广泛地推广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的管理技术,已年过八旬的白老来到市扶贫协会,与胡俊来共商扶贫事业工作思路,并深入到田间地头调查研究。 在一株株察看了枣树的生长情况后,白老感慨地说:“防虫防病防裂果科学试验,有望解决果农多年来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对促进果农脱贫致富将起到重要作用。晋中市扶贫协会不仅有好的工作思路,更找到了实实在在帮助农民脱贫的方法,充分发挥了扶贫协会应有的作用。”胡俊来说:“要把枣树管理技术向更广的范围推广,让更多的乡、村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建设和谐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 宋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