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
时针拨回2004年,教育乱收费成为人们街谈巷议、口诛笔伐的突出问题。就在那年,我市把全部中小学校纳入基层单位双评的范围,实施重点评议,严格按照评议结果进行奖惩,对出现乱收费问题的学校,严肃追究了主要领导的责任,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直至今年,我市实现了连续6年举报投诉、乱收费金额、乱收费案件三下降。
2006年,对于市城区公安分局安宁派出所来说,可谓“不平凡”。那年,该所被评为最差基层站所。然而也正是在那一年,全所上下深刻反思工作中的不足,认真建章立制,贴心为民服务,民警作风迅速转变,涌现出了常年义务照顾辖区内16名孤寡老人的张玉明、勇敢地只身徒手爬上楼及时排除了房屋煤气泄漏险情的赵华等优秀民警,取得了近两年来市城区分局9个派出所中连续第一名的好成绩。
……
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工作成效才能迅速显现。
基层单位是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担负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重要责任。基层单位政风行风建设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体现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民主评议基层单位是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基础。我市自1996年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以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以创新开拓的新思路破解新难题,逐步构建了以基层站所“双评”和行政职能部门二级机构“内评”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单位评议机制,有效促进了全市政风行风的持续好转,取得了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上下联动,重心下移,评议工作良性运作
评议工作一开始,我市就按照整体部署、全面推动、分级负责的原则,制定了纠风工作责任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市纪委书记和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纠风工作领导组。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委书记李永宏,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璞特别决定在全市11个县(区市)全部成立副科级建制的行评办公室,并配备全额事业编制3人,以解决人员不固定、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全市11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双评”办公室,负责驻地基层站所“双评”工作的组织实施。这样,市、县、乡、站四级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均衡发展的良性工作格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
如何使评议工作顺利推进,我市重点实施“重心下移”的举措。具体是打通两条推进路径,建立两个评议平台。两条推进路径,一条是市、县、乡纠风行评机构对基层评议工作分层部署、强化协调、全面推进,每年市、县、乡三级都要结合实际层层制订基层评议方案;另一条是充分发挥各部门行业对本系统基层单位评议工作的主抓职责,要求各部门行业结合本系统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基层评议工作方案。两个评议平台,一个是在基层站所开展双评活动,另一个是在市县两级具体行使审批权和执法权的行政部门二级机构中开展内部评议活动。
为确保行风评议的重心真正下沉到基层,我市不断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全力打造了电视、电台、电话、新闻报纸、互联网五个政风行风监督平台。《政风行风面对面》、《民生与行风热线》、《行评前哨》、《晋中纠风网》、12345政府便民服务热线等,全方位满足了群众的诉求需要。特别是《政风行风面对面》和12345政府便民服务热线,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好评。据统计,仅2009年,全市就组织《政风行风面对面》25场,其中23场为基层站所专场,有18场在户外进行,参加群众超过6000人(次),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583件;市纠风办全年共督查督办12345热线群众投诉、求助类问题2882件(次),办结率达到98%,有效为群众解决了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开门评议,责效挂钩,让评议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在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的同时,我市逐步形成市县两级部门行业开展内部自查、市县纠风行评机构组织开展高密度日常监督检查、组织群众开展社会监督、加大基层行风案件查处的多层次、大力度的监督检查体系,要求市县两级部门行业每年对本部门行业基层站所开展明察暗访不少于三次,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市县纠风行评机构每年都要多次组织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以及纠风办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检查组在全市范围开展大规模的明察暗访,并对检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同时,我市还加大了基层行风案件的查处力度。2004年至2009年五年间,市县两级纠风行评机构,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1464件,其中涉及基层单位的916件,查实740件,共给予424人党政纪处分,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8人。
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重要方法,我市在对基层评议工作的考核中,采取责任和效果挂钩直接评判的办法,不添加和掺杂任何其它因素,称之为“责效考核”。各基层单位的最终考评分是在政风行风满意度测评的基础上,直接经过增记分项目和扣分项目相加减之后得出。增记分项目是根据市县纠风行评机构在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中对发现的评议工作扎实、各方面效果明显的基层单位予以增记1至2个百分点。扣分项目包括明察暗访、投诉举报中发现和反映的问题,视情节轻重分别扣1至8个百分点。全市3831个基层站所分34个行业、3374个二级机构,内评单位分40个系统,由市统计局、纠风办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监督员的监督下,对考评结果统一汇总排队,确定名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从2004年开展基层站所双评以来,我市共对298个被评为“群众满意”的基层单位以市政府名义予以表彰,共对342个被评为“群众不满意”的基层单位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对26个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并对48个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免职处理,其中对3个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调整。
拓展范围 严查案件 评议工作任重道远
2009年10月,全国部分地区民主评议基层单位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承载着上级领导的肯定、鼓励和鞭策,我市不断拓展范围和内容,强化案件查处,持续、深入地推进民主评议基层单位工作。
今年,除市县两级政府工作部门、公共服务行业直接面向企业、群众的服务窗口以及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基层各站、所、队、办、院、校等基层“双评”单位外,我市还将垂直管理部门驻晋中的直接面向企业、群众的服务窗口、各基层单位以及市县两级行政部门的内设科室及其未纳入重点窗口单位评议范围的直属事业单位、与企业和群众联系密切的市县级执法类、服务类重点窗口单位的内设机构纳入评议范围。全市基层参评单位达到7205个,比2009年多1339个,基本做到了不留死角、全面覆盖、整体推进。
在评议内容上,我市更加突出了评议参评单位围绕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结合实际出台惠民措施等方面的工作,并要求各参评部门行业公开承诺的内容要看得见、能量化,践诺述职具体且便于考核。
严肃查办不正之风案件是规范基层单位政风行风的有效手段。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整治基层单位突出问题为重点,查办各类不正之风案件(问题)102件,其中基层单位不正之风案件(问题)85件,给予8人党政纪处分,清退79万元,收缴财政78万元。特别是市纠风办组织力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昔阳县煤炭稽查队违规上路乱检查、乱罚款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共查处违规金额650余万元,收缴市财政27.8万元,对12名责任人予以了责任追究和组织处理,有效端正了涉煤、涉路基层单位的政风行风,赢得了群众的交口赞扬。(孔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