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市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工商联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的参谋助手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近年来,市工商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加大服务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重宣传,营造发展氛围。谋求转型,理念先行。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不断强化“企业是晋中人民的衣食父母,企业家是晋中人民的有功之臣”理念,出台了一系列尊商、重商、亲商的文件、措施和办法,大力创优发展环境,努力让全社会都来关心企业、支持企业,都来尊重企业家和企业家的创造精神,以此来增强广大企业对工商联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在广大企业家内部积极倡导“争当‘四化’率先发展排头兵、争做转型跨越急先锋”的理念,努力营造争创赶超、全力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使各级工商联组织成为了非公经济人士的“娘家”和后盾,真正使晋中成为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投资的“平台”、创业的“热土”、发展的“福地”。
二是重引导,提升队伍素质。企业家是实现晋中“十二五”目标的中坚力量,是晋中的宝贵财富,企业家队伍的素质将直接决定晋中今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基础。因此,各级工商联组织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切实将市财政每年安排的企业家队伍建设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同时,积极组织广大会员深入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精神以及中央16号文件、省委17号文件,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守法、贡献,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投身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建设,努力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全市“十二五”赶超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是重激励,激发干事热情。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善待企业家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重要的软实力。以榆次为例,榆次区充分利用工商联组织的平台,一方面大胆在政治上给待遇,选聘了一批优秀企业家担任区委、区政府经济咨询顾问,列席区委、区政府重大会议,积极推荐知名度高、乐于担任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家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适当增加优秀企业家在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名额和比例,对在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隆重表彰,授予“功勋企业家” 、 “优秀企业家” 和 “区委联系的高级专家荣誉称号。另一方面在经济上重奖励,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对年纳税首次达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一次性补助30万元,纳税首次达3000万元的企业,一次性补助50万元,纳税首次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一次性补助80万元,纳税首次达亿元的企业,一次性补助100万元,并且严格兑现落实。去年榆次区纳税大户群体迅速壮大,千万元纳税企业增加了10户,达到29户,纳税额同比增长60.7%,其中民营企业达到22户,占到75.8%,并且首次涌现出了税收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榆次非公企业和企业家只是晋中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和企业家创业热情高涨,创业活力迸发,创业涌流空前。
四是重服务,助力跨越发展。服务始终是工商联的“立会之基、兴会之本、强会之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树立工商联“服务第一、会员至上、帮扶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工商联承上启下的连通作用,联合工商、税务、政法等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切实帮助解决非公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要求将企业的所急、所难、所求及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市委、市政府,协助市委、市政府推动政策的制定、出台和实施,依法维护非公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创优发展环境。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系企业、乡镇和重点工程项目“三联一包”制度,促进市级领导主动站在经济发展第一线,在“四化“率先发展发挥表率作用。充分发挥管理服务的助手作用,放大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积极引导非公企业投身“工业强区”战略和“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建设,认真谋划纺机、液压、汽车、老陈醋等行业协会建设,推进企业间的供求信息、技术公关、市场开拓、管理创新等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企业抱团取暖、合作共赢,集群发展。
五是重创新,推动和谐创建。工商联组织作为非公企业的“娘家”和后盾,也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实践中,认真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引导和组织非公企业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重要内容,主动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促进非公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尊重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职工、企业、社会的多方共赢。晋中开发区、榆次工业园区积极探索管理网格化、信息网络化“两网化”模式,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此同时,引导非公企业和广大会员“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组织开展了“光彩事业”、“感恩行动”、“送温暖”、“献爱心”、“结对帮扶”等活动,真心实意替社会分忧,帮群众解难,树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扶危济困、共铸和谐、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
六是重规范,加强自身建设。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工商联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基层工商联换届后,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着眼规范。从领导班子建设抓起,通过抓班子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基层工商联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驾驭工作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努力建成一个政治坚定、组织巩固、机制健全,热爱经济工作,热心统战工作,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领导集体。从建章立制抓起,依据《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的规定,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材料上报制度,结合考评制度,使工商联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从会员队伍抓起,着力提升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比重,把政治上有影响、企业有规模、社会贡献大的非公经济人士吸纳到工商联组织中来,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覆盖广、贡献多的会员队伍。从健全组织抓起,组建了非公经济政策研究组,积极研究并制定出台了促进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组建非公有经济党组织,专门负责全市非公有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全市非公企业的凝聚力。